哪些图书不该看,哪些行为违了法?近日,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社团课,学校将优秀非遗传承人请进课堂,将传统剪纸与“扫黄打非”宣传教育相结合,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同时,增强对“扫黄打非”的认知,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,提升“扫黄打非”社会参与度和覆盖面。
课堂上,溧水区剪纸优秀传承人李赣宾结合剪纸教学,向学生们讲解了“扫黄打非·护苗”相关知识,同时发放“扫黄打非”宣传材料、“护苗”绿书签。图文并茂,做学结合,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“黄”与“非”的鉴别能力,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远离非法有害出版物,文明、健康上网,养成爱读书、多读书、读好书的良好习惯。
在李赣宾老师带领下,学生们纷纷拿起剪刀,充分发挥想象力,从多个角度将对“扫黄打非”的理解融入剪纸中。不一会儿,一幅幅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的剪纸作品跃然手中。“这种将传统手工艺与‘扫黄打非’主题生动地结合在一起的创意形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说教,非常适合学生,他们也乐于接受。”李赣宾说。
将剪纸、面塑、葫芦画等非遗文化和“扫黄打非”相结合,以未成年人及家长、老师为主要传播对象,是溧水区新形势下“扫黄打非”宣传教育的一种尝试,更是深入推进“扫黄打非”进校园、进基层的生动缩影。
溧水中专校积极开展“绿书签,我阅读”活动,印制“扫黄打非”宣传手册、“护苗绿书签”“净网行动”等各类书签分发给青少年,提升其辨别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能力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。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的开展,进一步增强“护苗”行动社会影响,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更加完善。




